十年前,巴拉克·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路易斯·C·K在《周六夜现场》中担任主持人,而《上帝不死》系列的首部电影也在此时上映。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大学生勇敢地反抗一位无神论的哲学教授,后者试图通过恐吓手段让学生否认上帝的存在。两人进行了几轮辩论,最终这名学生成功捍卫了上帝的存在。教授最后选择信仰耶稣,但不幸被一辆车撞死。
这部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200万美元的预算获得了超过6000万美元的票房。原因不难理解。尽管十年来社会发生了巨变,福音派信徒当时和现在都在思考一个日益后基督教化的美国的未来。宗教“无信仰者”的崛起开始显现。那些认为流行文化将他们的观点描绘成愚蠢或邪恶的保守基督徒——例如《辛普森一家》、《南方公园》和《每日秀》——终于看到了自己扮演的英雄,成功反击了理查德·道金斯式的对手。(同时也拯救了他的灵魂。)
然而,《上帝未死》也遭到了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批评,成为了以信仰为基础的电影问题的典型代表。观众们嘲笑这部电影的糟糕表演和拙劣的剧本,批评其对上帝存在的荒谬论证以及对无神论者的刻板印象。
《纽约时报》的影评人艾丽莎·威尔金森曾是《今日基督教》的影评人,也是我在已故国王学院的教授。她对《上帝未死》的失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她在2019年为Vox撰文称:“人们总是很容易在电影与现实之间的松散关系以及对迫害本质的幻想中找到漏洞。”
“这部电影预示了一个未来,”她继续说道,“一个已经到来的未来,在那里,文化完全分化——你所订阅的流媒体服务可以同时成为身份的象征,选择鼓舞人心的基督教选项意味着宣示你的政治立场。”
这样的未来确实已经到来——更多的《上帝未死》电影也在路上。在《上帝未死2》中,一位老师为在课堂上谈论耶稣的权利而奋斗;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牧师将布道内容提交政府审查。在《上帝未死:我们人民》中,政府的无神论者试图禁止家庭教育。
现在,又一部新作《上帝未死:我们相信上帝》将于9月12日在影院首映。在这一版本中,政府停止资助妇女庇护所,因为该庇护所在其场所举行圣经学习。戴夫牧师的教会支持这个庇护所,他被说服参加竞选,以便能够适当地分配资金。在电影的结尾,屏幕上的文字呼吁观众“投票”。《上帝未死》又回到了起点——从课堂上相对较小的利害关系和及格分数,转向呼吁基督徒掌握政治权力。
如果这还不明显,我并不是《上帝未死》系列电影的粉丝。但这并不是因为我忽视了激励他们的担忧。
Alissa威尔金森提到,“我们相信上帝”的故事仍然有一些潜力。戴夫牧师与他不情愿的政治顾问洛蒂·杰伊之间的关系,典型地反映了《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的情节。有一个场景,洛蒂在一个脱口秀节目出现之前建议她的候选人,结果他打断了她的祈祷,这让我忍俊不禁。
想象一下,从宗教右翼的视角来看,这是一部制作精良、亚伦·索尔金式的法律政治剧。这样的电影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一个多元化、世俗化的国家中,基督教信仰的样貌是什么?有权势的基督徒如何勇敢地传达圣经真理,同时又能爱邻舍?对于像我这样的福音派信徒来说,这些问题绝非无关紧要。
然而,《上帝没有死:我们相信上帝》却浪费了任何可能对他们产生影响的机会。角色之间的对话寥寥无几,更多的是笨拙的流行语交换。表演从呆板到夸张不一,宗教和政治的争论显得懒惰而肤浅。
关键在于,现实被扭曲了。这些反派的动机被描绘为对宗教的肤浅仇恨,认为宗教是阻碍个人权力的障碍。媒体和政府被描绘得如此普遍反基督教,甚至在阿肯色州这样的地方,愤世嫉俗的洛蒂告诉戴夫牧师停止讨论他的信仰。
这些扭曲是重要的。接受对手观点的讽刺漫画会让你在爱他们和解决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上都无能为力。另一方面,认为任何公开谈论上帝的政治家都必须诚实,这让你很容易受到骗子的攻击。坚持认为站在“我们这边”的基督徒不会受到政治权力的诱惑,会让我们变得不那么警惕。
这并不是说基督徒关于边缘化的说法完全错误,而是边缘化并没有像《上帝未死》所警告的那样发生。原电影暗示送孩子上大学会危及他们的信仰——尽管事实上,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更有可能去教堂。美国政府并没有剥夺基督徒的权利;相反,近年来,最高法院一再做出有利于宗教自由的裁决。(尽管什么构成自由运动仍然没有明确界定;参见伯大尼基督教服务最近对密歇根州的诉讼。)
基督徒并没有因为信仰而遭受彻底的迫害,反而是由于我们的文化越来越要求在性别、性取向和堕胎等问题上保持一致,基督徒在特定社会问题上被边缘化。大多数美国福音派信徒不会起诉政府或发表充满歉意的演讲来为道成肉身辩护;我们不会因为携带圣经而被监禁。
然而,许多美国福音派信徒在工作场所、学校和其他组织中面临着压力,要么默默遵循现在越来越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规范,要么面临偏执的指责。随着这种文化压力的增加,反堕胎活动人士或持有传统性别观点的父母面临的法律或政策压力也在增加。
悲叹“基督徒受迫害”远比深思熟虑、忠实地面对这一现实要简单得多。“更简单”的问题是,这实际上并不能帮助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中导航。也许这就是《上帝未死》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主流的原因。它的前两部电影都是以Fathom Events(传统发行的另一种方式)的形式发布,几乎没有评论家报道过。
这个系列有一个例外:《上帝未死:黑暗之光》。戴夫牧师与他的无神论兄弟一起反对将他的教堂从学校财产中移除,但最终意识到他的努力只会助长校园里的仇恨和分裂。他放弃了事业,尽管他赢了,并向所有人道歉。
这部电影写得很好,演得也不错。它同情地描绘了无神论者,并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来表达对基督徒的合法不满。事实上,你可以说它走得太远了,仿佛信徒面临的任何批评都是他们自己的错。
电影怎么了?没有人喜欢它;该片票房仅为700万美元。批评人士,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对这部电影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正如威尔金森所说,“最终,这部《上帝未死》就像其他几部一样:装出一副虔诚的样子,却没有想象出真正的牺牲是什么样子。”
我发现对这部电影的大多数批评都是“抓虱子”。放弃权力是英勇的,即使你希望别人放弃的更多。《黑暗中的光》展示了基督徒愿意开始对话、道歉、放下防卫、倾听。它开始为基督教的处事方式——和平与谦卑——提供理由。
在诞生10年之后,我们很难不认为《上帝不死》系列是一个浪费的机会。电影出现的时候,基督徒需要一种方法来应对我们数量和文化影响力的下降。我们需要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中捍卫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成为我们所反对的东西。我们仍然需要这些故事。希望在未来的十年里,其他讲故事的人能够做得更好。
约瑟夫·霍姆斯是一位基督教文化评论家,也是播客“过度思考者”的主持人。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asbrooksbookkeeping.com/post/176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上帝未死》的浪费:信仰与理性的冲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 十年前,巴拉克·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路易斯·C·K在《周六夜现场》中担任主持人,而《上帝不死》系列的首部电影也在此时上映。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大学生勇...